《最好的时光》(英文片名Three Times)由三个片段组成:恋爱梦,自由梦,青春梦;对应的时空分别是1966年高雄,1911年台南(?),以及2005年台北。三段式电影或是叙事结构的花样翻新,像 Before the Rain,或是多棱镜式地反映同一主题,像 Eros。《最》属于后者,只不过其主题模糊难辨,三个梦想的展现顺序也令人费解。单从美学角度看,《最》仿佛是侯孝贤对自己尝试过的电影风格的眷恋与总结。恋爱梦对应《恋恋风尘》,自由梦对应《海上花》,而青春梦则接近《南国,再见南国》。有趣的是,虽然张震和舒淇在三个片段里都作为主角出现,这两个相同的人物却没有给电影增加多少整体性。于是,这三段就这么松松散散地摆在了一起,而老侯好像也不在乎,中文英文片名都起得很马虎。
然而,这部电影的魅力仿佛正来自这样松散的结构,来自于三段间若有若无的联系,就像是同车厢里一对漂亮男女间不经意的相互窥视。作为一个导演,侯孝贤放弃了他控制整体框架的权力;他把这个权力让给观者,而他自己则选择了去关注片段内的细节。精雕细琢的影像,从容不迫的镜头语言,每个片段都可以作为电影学院的教学样本。尤其是恋爱梦,张震几经周折终于在台球室找到舒淇,两人会面时的动作言语以及在前景晃来晃去打台球的人影,足以让好莱坞的导演们瞠目结舌。
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的声音元素,非常丰富,这在侯的电影里很特别。从恋爱梦的抒情民谣,到自由梦里的弹唱加钢琴(很古怪),再到2005年青春梦的摇滚,一反侯孝贤惜墨如金的风格。
找到一段“导演的话”,很有意思:
生命中有許多吉光片羽,無從名之,難以歸類,也不能構成什麼重要意義,但它們就是在我心中縈繞不去。譬如年輕時候我愛敲桿,撞球間裡老放著歌<Smoke Gets in Your Eyes>。如今我已近六十歲,這些東西在那裡太久了,變成像是我欠的,必須償還,於是我只有把它們拍出來。 我稱它們是,最好的時光。 最好,不是因為最好所以我們眷念不已,而是倒過來,是因為永遠失落了,我們只能用懷念召喚它們,所以才成為最好。
5 comments:
我刚dow下来,还没有看。可是这段话我明白:“生命中有許多吉光片羽,無從名之,難以歸類,也不能構成什麼重要意義,但它們就是在我心中縈繞不去。”我前几天正在写的一个东西,也正是这样的吉光片羽,而由于我突然决定冬天回国,一切停留在过去。
报告:两个家伙不接电话,郁闷死我了。看了上半部,好看。没想到默片出现在这里效果这么好。怎么办呢。
我敢打赌,第二个故事里的许多无奈,你们读得不够,就是不够,比如:“我想问你,可会想过我的终身?”haha.
打赌?你除了一身兔毛还剩什么可以用来赌的?呵呵。我看你是完了,这无奈还用得着细读吗?侯孝贤一向克制,却舍得让她哭着说“我想问你”,这还不够许多?唔~你扯着我们要展示的恐怕是你自己的许多无奈罢?
qie.我是说,就是这一个不甚克制的细节,你读到的更多是电影元素吧?:))))
Post a Comment